信息公开
社会责任(2019)浏览:

2020-07-29  

上海申通地铁公司有限公司是一家融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公司,是上海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主体。

根据本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0年本市地铁运营线网规模预计达到800公里左右。以网络建设为平台,公司同时将在投资、建设、运营、资源开发和专业咨询等五大领域不断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与规模经营优势,推动上海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集成能力的公共服务企业。

一、依法经营、诚实守信

公司坚持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共同推进,坚持法治体系、法治能力、法治文化一体化建设,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质量奖、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等荣誉称号,获得“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被评为“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依法开展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工作,注重识别和防范法律风险,积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参加上海市“企业诚信创建”活动和工商局“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连续多年被市交通运输协会推荐,荣获“五星级创建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获准运用企业诚信标识。

二、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公司全年合并营业收入118.55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均处于年初预算目标区间内。

截至2019年末,公司合并资产总额4114.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0%;合并净资产总额为2881.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46%;合并资产负债率为29.96%,较上年末降低了0.1%

三、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上海现有运营线路17条(含磁浮线),线路总长度705公里(含磁浮29公里),车站415座(含磁浮2座车站),运营线网规模位居世界地铁城市前列。2019年,轨道交通日均客流超过1063万人次,最高日客流1329.35万人次,在公共交通体系已占骨干地位。

在运营服务方面。顺利完成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安全服务保障工作。推进运营大客流致命风险管控,聚焦客流组织和行车组织两大类5项重点致命风险,其中首创大客流动态管控长效机制,累计消除712个风险点。有序推进C3集控大楼迁入工作,顺利完成1567891217号线进驻C3集控大楼,各系统设备情况运行稳定。进一步优化Metro大都会二维码过闸体验,探索二维码多样化票种、多人过闸等技术方案;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已与10个城市地铁互联互通;研究生物识别技术过闸技术,研发和测试智能客服终端。创新开展顾客美誉度测评,做好首届特约监督员工作,491213号线已首批通过“上海品牌”认证。持续开展增能提效,完成7条线路早高峰增能工作,全路网高峰时段单向最大运能91.77万人次/小时,同比增长7.03%。实施13号线常态周末延时运营,路网常态延时线路达到7条。

在设施设备方面。大修更新改造和补短板项目完成年度目标,列车架大修完工817节。持续推进1号线南段信号大修工程、7号线陈太路基地出库能力改造、莘庄交叉渡线施工、隧道结构整修等项目。安全保护区巡查全面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精心监护保障北横通道等在建项目穿越运营线路13个节点。“智慧+”得到应用并初步推进管理转型,推动生产管理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现已初步形成车辆、供电、通号3个专业路网级智能运维平台,以及9号线、17号线等在线监测线路级示范。

在建设管理方面。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建设和重大风险防范水平,按照依法合规的要求,有序推进全年工作,对照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创新管理方法,研究建设机制突破,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建设目标,确保年内建设区域安全质量整体受控。在防范重大风险方面,创新建立了重大风险挂图作战、开工令制度,细化完善了专业技术标准、重组了应急救援体系、加大应急装备研究和投入,形成系列组合拳,开展全方位、全覆盖、全时段的安全风险大排查及风险动态管控。编制了《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工作指南》,通过以建设流程为主线,将建设管理和建设行为中的难点、痛点和碎片化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集团公司“三个转型”发展要求,形成上海地铁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性指导文件。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公司节能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市府能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通过指标精细化预测与分解、月度跟踪与协调、总工例会加强监控、积极推动技术改造等多项举措,顺利完成了市交通委下达的2019年“双控”目标任务。完成68号线116列列车客室LED照明改造工作和2列车空调变频改造试点,三林、龙阳路、富锦路三座基地6.8MWp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完成轨道交通LEED标准测试版发布,持续推进1418号线绿色认证工作。

五、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联合发起成立上海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联盟,联合同济大学成立轨道交通结构耐久与系统安全实验室,联合华为公司开展5G技术创新应用战略合作,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维护保障技术中心和磁浮技术中心。

公司积极开展暗挖地铁车站、不停运改造、大客流智能感知、全自动运控等重大技术研究,完成验收52项科研项目(其中6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LTEMJSPC预制拼装、轨道减振改造、客流均衡、故障监测预警诊断等一批新技术成功转化应用。

公司共获得12项科技奖项(其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詹天佑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共获得授权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5项、外观设计1项),共申报专利66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

六、保障生产安全

公司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尤其在客流大幅增长、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事故持续保持下降趋势。截至2019年底,公司连续七年实现安全年,并实现连续3017天无重大运营安全事故。

公司以安全和效率为核心,通过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为手段,系统优化设施设备配置,提升运营维护管理水平,加大安全投入,强化科技应用,提高安全防控的技术含量和防控水平。健全完善风险识别、研判、评估、预警和防控机制,持续开展地铁全路网查隐患、补短板、保安全活动,积极推进危险源辨识和致命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源头管控,构建风险防控责任体系。积极发动市民乘客了解、关心和支持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内外应急联动体系和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四长联动”机制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体系,深化地铁安全社会共治机制。

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完善思想动态收集机制,及时掌握、跟踪职工群体性热点问题,参与处理基层舆情事件。加大职工话语权,推选集团职工董事1人、监事2人,上海市交通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7人、委员3人、副主席1人。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指导6家基层单位进行工会换届选举,推动各基层单位召开职代会,进行集体协商,推进“四位一体”经审监督体系。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促进职工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共有1871个班组团队,2.6万余名职工参与。2019年,集团共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1个、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个、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1个、上海市工人先锋号3个、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公司4个、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1个、上海市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名、上海市“三八”红旗手3名、上海工匠1名、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13名。获评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1个、银奖8个、铜奖7个,职工创新成果奖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1个、入围奖1个,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创新奖3个、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成果奖1个、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奖3个。

持续开展“走100个班组,访1000名职工”活动,深化工会干部基层联系点机制,根据职工反映集中的问题,为5个有岔站、6个核心有岔站增配淋浴房,进行职工厕所间、茶水间翻新改造;为宝杨路站等8座车站在非机动车停车棚内增加充电装置,整修淞发路、殷高西路站停车棚,切实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组织2019年春节慰问困难职工和先进代表、退休职工共36次;高温季节为职工添置防暑降温设备;深入推进集团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修改完善相关规定、标准,2019年共收到163位职工大病审核材料,大病医疗互助补助人员133人次;推进上海市总工会的工会会员卡项目,完成27169位职工注册、206张新办卡投保工作;组织开展“关爱女性乳腺健康”女职工专题讲座;召开职工保障工作推进会,解读上海市职工互助保障新计划和给付内容,以及集团职工大病医疗互助管理规定,切实做好职工权益保障和服务工作。

举办以“奔跑新征程,奉献新时代”为主题的第六届职工运动会,设足球、篮球等9大类、28个单项赛事;组织上海地铁年度风采人物颁奖典礼暨职工文艺汇演;拍摄《和你在一起》职工形象宣传片,增强职工对岗位的责任感,对企业的荣誉感,对轨道交通事业的使命感;围绕70周年庆祝活动,组织职工参与“上海职工讲故事”、“致敬!劳动者”图片展,以及建交委歌咏大会等活动;开展“走进艺术,做更好的自己”职工文化艺术培训,输送25个公益乐学项目下基层,加强文化艺术普及,提升职工文化素养;鼓励职工文化体育队伍积极参与对外竞技交流,2019年集团职工足球队获“森河杯”上海职工足球超级联赛冠军,职工网球队获“漕河泾杯”上海网球公开赛精英组季军等。

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公司与市文旅局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为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创造阵地资源;与闵行区共同策划15号线紫竹高新区站,以当地“冈身”古海岸线为灵感,设计了大型壁雕“古岸城新 魅力西线”;邀请伦敦地铁艺术总监等专家来为上海地铁公共文化“把脉”;与“演艺大世界”、文广集团演艺中心等开展深入合作。同时,为“建国70周年”、第一、二届进博会、“双年展”、“电影电视节”、“国际艺术节”做好氛围营造工作。完成公益文化列车30列次、文化长廊及装置展示25次、公益灯箱700余块、公益大屏播放38次、移动电视12次;与市群艺馆、各区文旅局、小荧星、知音琴行等开展地铁音乐角公益演出近100场。

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司与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合作,推出了“城市荣光1949-2019”、“十六夜——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图片展”、“上海解放文献展”、“70周年70个瞬间”、“上海城市70年‘交通记忆’”、“辽宁号”航母模型展、喜迎国庆花艺展等19列文化列车、20余条文化长廊、3次人民广场中央展台大型装置等文化项目,小荧星、知音文化、爱乐乐团在地铁音乐角分别组织了迎国庆主题演出,70位小荧星团员与地铁员工合作的“我和我的祖国”演唱在线上线下赢得了市民和网友的好评。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继续以100个灯箱、屏蔽门贴、视频等地铁公共空间载体,营造进博会良好氛围。同时,持续打造“诗歌进地铁”品牌,引入SMG主持人印海蓉领衔的“侧耳”团队,在音乐角倾情朗诵中外诗歌;与上海市友协、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联合开展了“西班牙语旅行箱”图片展,12个西语国家的旖旎风光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新桥梁。在崇尚法治精神方面,与市法宣办合作,做好高科西路站“法治文化地铁角”,漕宝路站“法治文化长廊”,7号线“法治文化”主题法宣列车,新村路、昌平路等站打造法治宣传墙。为市建交委“世界城市日”活动、市疾控中心疾控宣传、市教委“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交通委、市友协、市民宗委等等委办进行重要节点的宣传配合。

全年共组织志愿者服务7万余人次,服务时长近20万小时。同时,上海地铁志愿者服务总队继续通过推进“平安地铁”APP项目,已招募近11万余名平安地铁志愿者,共处置事件8655起。截至年底,全网络共有101个服务站点,36个常态化服务基地,志愿者团队自主报名、自我管理,积极参与车站早晚高峰和重大节假日的保驾服务,并形成长效机制。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共有近3000人次开展地铁志愿服务,累计服务近10000小时,其中包含近2000人次员工及共建单位志愿者、1000余人次大学生志愿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