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社会责任(2017)浏览:


3044永利官网

2017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上海申通地铁公司有限公司是一家融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公司,是上海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主体。

根据本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年本市地铁运营线网规模预计达到700公里、2020年预计达到800公里。以网络建设为平台,公司同时将在投资、建设、运营、资源开发和专业咨询等五大领域不断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与规模经营优势,推动上海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集成能力的公共服务企业。

一、依法经营、诚实守信

公司坚持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共同推进,坚持法治体系、法治能力、法治文化一体化建设,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质量奖、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等荣誉称号,获得“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被评为“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依法开展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工作,注重识别和防范法律风险,积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参加上海市“企业诚信创建”活动和工商局“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连续多年被市交通运输协会推荐,荣获“五星级创建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获准运用企业诚信标识。

二、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公司全年合并营业收入106.29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均处于年初预算目标区间内。

截至2017年末,公司合并资产总额349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2%;合并净资产总额为2385.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9%;合并资产负债率为31.76%,较上年末降低了2.56%

三、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上海现有运营线路17条(含磁浮线),线路总长度为673公里(含磁浮29公里),车站395座(含磁浮2座车站),运营线网规模位居世界地铁城市前列。2017年,全年路网共运送乘客35.34亿人次,日均客流968.13万人次,地铁网络已经成为上海城市交通的骨干网络。

在运营服务方面。顺利完成人民广场站、张江高科站、沈杜公路站疏散能力提升及客运组织保障工作。全路网推广全新保洁模式,完成7座既有线车站厕所改造。优化客运服务设施,新开50个“交通卡现金人工充值点”,启动二维码过闸、扫码支付等测试工作,并在磁浮线试点应用。完成车站乘客诱导信息系统改造,在出入口、换乘通道增设了231块电子显示屏。在周末及重大节假日常态末班车基础上延长运营,涉及路网6条线路、150余座车站,实现中心城区车站运营时间到零点,获得了市民的好评,社会反响良好。持续开展增能提效,611号线实现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顺利完成9号线三期和17号线开通,全力确保“十九大”期间、“F1大奖赛”等重大专项服务保障工作。全面推广建立“四长联动”机制,已完成全路网车站机制建立、预案编制、联动演练、应急疏散导向标识设置等工作,联动处置成效较为显著。

在设施设备方面。持续推进1号线信号大修、2号线接触网大修、4号线自动扶梯大修项目等,全年累计完成大修更新改造项目39项。完成人民广场、水产路、沈杜公路等6站的车站垂直能力提升及疏散能力改造,1号线大交路外延供电改造,为后续路网运能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持续挖潜增效,加快推进126789121316号线列车增购工作,列车数量至2017年底已达到4340辆。落实安防要求,完成全网重点车站视频监控改造项目,17个反恐重点目标车站监控视频的追溯时间延长为原有的3倍。实现车站二维码扫码进站,完成3288台闸机改造。落实设施设备风险防控措施36条,为运营安全和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在建设管理方面。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建设水平,按照依法依规建设的要求,完成年度3044澳门永利各项计划目标。建设远程监控中心进行了系统升级和优化配置,初步具备了数据分析、综合监控和应急指挥三大功能,基坑工程、盾构区间与旁通道工程质量指标较往年有显著提高。积极推进轨道交通标准化建设,引领参建各方开展质量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全年新篇文件8项,修订文件4项;精简文件12项。围绕住建部对轨道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要求,结合模拟检查、常规检查、飞行检查和“信用评价”等相结合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集团公司节能工作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及“十三五”节能目标,加快运营线路节能改造,共计完成9座控制中心和14座车辆基地LED照明、24座车站LED照明、13座车站LED广告灯箱、1座车站VRV节能改造。开展新线节能达标工作,开展线路节能评估审查落实情况检查和新线LED照明技术参数检查等。持续开展轨道交通LEED标准、太阳能光伏并网、高效冷水机组和列车既有空调加装变频技术研究与试点。开展节能绿色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北京和上海轨道交通展及中宣部“双绿”宣传报道工作。2017年全网节能4100万度。

五、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公司科技工作按照年初计划有序推进,分获国家级行业奖励2项、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云票务技术、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结构预留技术、隧道结构安全评估法、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网络运营调度技术等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及推广。

科研项目验收方面。完成科研项目验收56项,其中1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3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验收的56项研究中,大部分已进行试点、推广应用。其中《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结构预留技术》应用于9号线金桥停车场初步设计(E区)运用联合库大盖及上部开发物业结构优化,为后期商业开发实现了资源节约。《隧道结构安全评估法》已经应用于1号线上海体育馆-漕宝路、新闸路-汉中路区间隧道,获得了区间各环管片的评价等级,证明了地铁盾构隧道结构中病害发生的耦合关联特点。《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实现了建运维一体化管理。《网络运营调度技术》已应用于12678111216号线运营调度和C3大楼网络调度中。

申报获奖方面。《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詹天佑奖;《基于BIM的地铁3044澳门永利一体化管控平台研究及应用》获国家住建部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全寿命安全状态快速采集与设备研发》项目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复杂环境条件下软土盾构隧道结构安全评价与控制》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组织综合优化及辅助决策》项目、《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运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基于环境安全的中心城区软土地层超深地下结构高效建造关键技术》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知识产权方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日常运行状态测量方法”、“车辆电池安全监测系统”等2项发明专利,“定量加黄油装置”等8项实用新型专利、“轨道交通视频监控标准协议检测工具(V1.0 )”等2项软件著作权获得授权。完成7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的申报工作。

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推动列车辅助追踪预警系统的扩大应用,1号线增购、5号线改造、5号线南延伸增购等3个新车项目正在陆续进行产品装车,9号线既有列车、9号线3期增购新车将增设辅助追踪预警系统。推动轻型浮置板在5号线南延伸项目试点应用。推动精测网技术在新建项目中全面推广,总铺设长度6.16km,并逐步应用到维护阶段。推动预制轨道板、预制道岔板,在新建9号线三期、17号线、5号线南延伸、10号线二期、13号线二期及三期中推广应用,在14号线、15号线、18号线施工图设计中采用。推动LTE技术在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的综合承载。积极推进顶管、管幕、盾构等暗挖工艺在车站建设中的实施。积极推进预制拼装技术在桥梁墩柱、站台板、楼扶梯、外立面等方面的应用。

六、保障生产安全

公司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尤其在客流大幅增长、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事故持续保持下降趋势。截至2017年底,公司连续六年实现安全年,并实现连续2277天无重大运营安全事故。

公司以安全和效率为核心,通过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系统优化设施设备配置,提升运营维护管理水平为手段,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标、重实效的要求,组织开展地铁全路网查隐患、补短板、保安全活动,积极推进危险源辨识和致命风险管控。积极发动市民乘客共同参与发现地铁安全隐患,了解、关心和支持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为实现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目标共同努力。

公司持续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公司及所属5家运营公司顺利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复证考评。

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公司积极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夯实班组的民主管理,发挥企业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培养出一批展现轨道交通行业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2017年,集团共有4个集体和4个个人分别获评全国和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状)、工人先锋号;1人获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1人被评为2017上海工匠3个工作室被命名为“2017年度上海市职工(技师、巾帼)创新工作室”;集团还有1个客运班组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1个集体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2名职工获评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深入推进职工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上海地铁职工的战略意识和企业形象意识,积极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丰富职工文化体育生活,组织召开集团第五届职工运动会,设竞赛、全民健身两大类二十二个项目的比赛。组织评选上海地铁年度风采人物,组织上海地铁第四届职工才艺专项赛“欢乐地铁人”比赛,开展“美丽地铁、巾帼绽放”先进女职工表彰暨女性职业形象讲堂活动。组织参加第一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文化博览会”,组织“镜头里的城轨”主题摄影大赛。职工合唱团受邀出席第六届上海合唱节展演,集团职工体育团体及职工爱好者先后组队参加中智杯在华企业大赛、上海市职工棋牌赛、桌球赛、定向赛、风筝邀请赛等。

节日帮困送温暖、一线慰问关怀等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帮困职工受益面不断扩大。2017年,集团大病医疗互助累计补助人员166人次,春节慰问困难职工和先进代表共37次,切实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高温季节期间,为运营高架车站、建设施工现场的基层职工,添置空调、冰箱、冰柜、电扇等防暑降温电器,全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公司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坐标,以传承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理念、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需要为追求,依托地铁基础设施建设,弘扬城市精神,形成了以人民广场一线一角一台的核心区域的,以4号线文化环线为基础脉络,以车站和车厢阵地为主要发布平台的多层次公共文化系统,使乘客在地铁中“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得到文化氛围”,初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地铁特色”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2017年,上海地铁相继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国资委、建交委、司法局、教委、体委等共同合作,完善地铁公益宣传展示平台,打造市民喜闻乐见的展示内容,共完成公益文化列车81列次、文化长廊展示活动15次、公益灯箱1000余块、公益大屏播放61次、移动电视20次。在市文广局、市友协的牵头下,地铁音乐角双休日公益演出累计达100场成为全市各大院团及市民演艺的重要展示平台,与英领馆、法领馆、墨西哥、古巴、瑞士等世界各国开展摄影、诗歌互动交流,在社会上取得良好反响。

上海地铁志愿者服务总队下属共有团队146支,志愿者近1.8万人,先后建立了54个上海地铁志愿者车站服务点。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志愿者数量也在迅速增长,逐渐形成地铁延伸到哪里,志愿服务就到哪里的发展模式。总队充分利用地铁车站与沿线周边高校、街道等联建的组织优势,创建互利共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新格局。积极倡导“平安地铁,随手公益”的理念,大力推广平安地铁APP2.0版,鼓励共建单位志愿者网上下载并完成注册,运用“互联网+志愿者”的平台优势,实现地铁车站公共安全信息的移动端实时报送功能,及时发现并反馈车站、车厢存在的“四乱”问题、影响运营安全等不文明行为,让地铁志愿者成为公共安全防范和地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