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社会责任(2015)浏览:


3044永利官网

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3044永利官网是一家融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上海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主体。

根据本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年本市地铁运营线网规模预计达到700公里、2020年预计达到800公里。以网络建设为平台,公司同时将在投资、建设、运营、资源开发和专业咨询等五大领域不断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与规模经营优势,推动上海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一、依法经营、诚实守信

公司坚持以依法治企理念为指导,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依法开展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定期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注重识别和防范法律风险,积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对外交往中重合同、守信用,持续参加上海市“企业诚信创建”活动和工商局“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连续多年被市交通运输协会推荐,荣获“2015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五星级创建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获准运用企业诚信标识。

二、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集团公司全年合并营业收入88.12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均处于年初预算目标区间内。

截至2015年末,集团公司合并资产总额3,0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9%;合并净资产总额为1,8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26%;合并资产负债率为40.50%,较上年末降低了12.86%

三、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015年底,上海现有运营线路15条(含磁浮线),线路总长度为617公里(含磁浮29公里),车站366座(含磁浮2座车站),运营线网规模位居世界地铁城市的前列。2015年,全路网日均客流量840万人次、占城市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6%左右,20151231日创下1083万人次的客流新高,地铁网络已经成为上海城市交通的骨干网络。

在运营服务方面,集团公司根据网络运营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服务设施设备,提高车站环境质量。制定专项运营保障方案,科学调配运能,组织保驾力量,圆满完成“两会”、“两考”以及F1等重大赛事和五一、国庆等主要节假日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做好国家会展中心常态化运营保障研究。建立大客流处置联动机制,优化和完善运营现场的客运组织工作。强化客流引导,认真落实重点车站疏散能力改造项目。上海地铁服务与监督热线6437000024小时人工接听乘客来电,回复乘客的提问和投诉。持续推进出入口环境整治工作,与社区街道“同创共建”签约率为100%。规范、更新车站张贴物,提醒乘客安全文明乘车。创新信息服务发布平台,每天两次连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实时播报运营信息,同时通过乘客导乘屏、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移动电视、手机软件等载体,每日及时发布运营信息,官方微博上海地铁shmetro拥有粉丝数量600余万人,影响力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并荣获“2015年上海十大政务微博”,官方微信被评为“2015年上海政务微信前十强”。不断优化运营服务水平,逐步完善移动化、便民化服务。

在建设管理方面,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建设水平,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总体水平有所提高,现场远程监控及“3G”管理工作不断深化,通过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实施,逐步实现体系化实时监管。优化应急指挥系统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规范、有序、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同时, 公司在不断总结以往建设项目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具有上海特点的、先进的建设管理新模式,在创新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制订了各项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标准和规定,引导各参建单位重视绿色施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紧紧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及“十二五”节能考核目标,公司节能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在节能专项改造方面。完成了富锦路车辆基地、陈太路车辆基地LED照明改造;1号线(53列)、3号线(28列)、4号线(28列)、11号线(66列)列车客室LED照明改造;11号线11A01型列车客室照明智能节能控制改造竣工验收;3号线车站、7号线车站及区间、4号线区间、8号线二期车站等LED照明灯具更换工作;磁浮维修基地照明节能改造工作及10座车站LED广告灯箱改造试点工作。

在节能新技术应用方面。可调通风型站台门应用于11号线部分车站,实际应用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非空调季节,可调通风型站台门的风阀打开后,空气交换量和品质满足地下车站环境标准要求及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地铁车辆能耗计量及管理系统已在1号线部分列车上进行了试点应用,可对列车总能耗、牵引能耗、辅助能耗、再生能量、电阻制动能耗等分类计量。针对现有地下车站运行效率低的冷水机组,采用高效率的模块化冷水机组进行替换改造,不仅能够很好实现冷水机组的节能效果,而且还节省大量的土建改造费用。

五、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公司始终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可靠、高效”运营为己任,以科技创新为抓手,通过开展推动行业进步的引领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实效创新、推动一线革新的基层创新,提升3044澳门永利质量,增强运营安全效能。公司在2015年共形成各类科研成果50项,其中1项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代表性项目之一:城轨交通基础设施全息化移动检测与运维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制。该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主要面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安全保障及维护一体化、自主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列车上就基础设施(如轨道、桥梁、隧道、接触网等)安全状态检测装备,以及基于基础设施状态全息化检测及预警技术的主动维护保障支持技术等开展前瞻性研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状态在途评估和隐患预警平台及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维护和检修提供技术支持。

代表性项目之二:上海地铁2号线TWC轨旁系统维修检测装置研发及示范应用,该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针对上海地铁2号线信号系统中TWC车地通信系统经常发生异常,导致列车发车延误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攻克了TWC车地专用通信可检测技术,研发了高效的工程化检测装置。

六、保障生产安全

公司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在客流大幅增长、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安全生产事故继续保持下降趋势,截止到2015年底,公司连续四年实现安全年,并实现1555天无重大运营事故。

公司以安全和效率为核心,着力提升网络运能和服务水平、完善常态大客流应对能力为目标,通过系统优化设施设备配置,提升运营维护管理水平为手段,开展网络“查隐患、补短板、保安全”工作,积极推进危险源辨识和大客流风险管控试点,实现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公司认真开展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公司及所属5家运营公司顺利通过考评,取得一级企业达标证书,并对企业年度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了自考评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有序推进。

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发挥安全竞赛活动作用。公司按照全员知晓、全员理解、全员执行的宣贯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学习培训。在2015年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主办的“新安法知识竞赛活动中,公司获得了集体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积极参加“安康杯”、专项劳动竞赛活动,获得2015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上海赛区优秀班组1家,先进个人1人。

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公司积极为职工岗位成才、创新攻关搭建平台。由人事部门、培训中心联合开展了第四届职工技术比武,进一步提高了职工业务能力水平。持续深化李鹃伟首席技师工作室等各类工作室建设,发挥集聚人才、高师带徒阵地作用。鼓励班组成员参加QC小组、技术革新和五小等活动,为企业创新发展、节能减排作出贡献。2015,集团员工获27届优秀发明选拔赛发明类金奖2个、银奖1个,职工创新成果类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3个。

公司基层职工工作不断改进提高,组织美丽地铁,巧手慧心地铁女职工手工作品展,展示女职工十字绣等手工艺作品。组织职工参加上海电气杯劳动法律知识竞赛获得金奖,公司职工篮球队获上海市市民大联赛篮球3V3比赛冠军,公司职工羽毛球队获中智杯世界著名在华企业健身大赛羽毛球比赛团体第二名。

节日帮困送温暖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帮困工作受益面不断扩大。2015年,参加公司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会员数达到27609人,并帮助121人次办理医疗补助金。

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公司坚持“申城地铁,通向都市新生活”的企业共同使命,坚持“文化引领,凝聚职工、促进管理、服务大众”的基本方针,围绕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将确保“安全第一”与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

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包含音乐角、中央展台、文化长廊、文化线、中外文化交流、新线建设、艺术策展、公益宣传、公益广告大赛等9大项、20小项的主题活动。音乐角吸引了上海京剧院、沪剧院、民族乐团等在内的8家专业院团和大量优秀社会群文团体登台亮相,并在1227日完成了音乐角300场公益演出;文化长廊上展示了19个公益主题,包含“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读懂中国”、“中外诗歌进地铁”、“历史的丰碑——纪念四大召开90周年照片展”、“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宣传”等。中央展台展出了市血液中心“世界血液日”主题雕塑、世界艾滋病日“防艾”主题雕塑,并播放上海城市宣传片、上海公共安全宣传片、上海地铁行业宣传片等30个主题共62段公益视频。文化列车推出了“中外诗歌进地铁”、“笔尖上的非遗”、“舞动波涛叶芝诗歌展示”等24个主题共45列文化列车。公益宣传播放时长超90000小时,灯箱类44个主题共889块,LED大屏44个主题98049个小时。各项文化活动受益人群达2000万人次,获得市文明办颁发的“2015年上海市公益广告”传播奖。

在志愿者服务方面,公司积极组建员工志愿者参与每周一、周五地铁运营的保驾服务,在高峰时段和重要节假日期间,安排员工志愿者上岗保驾,形成了保驾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共组织了2万余人次员工志愿者,先后参与了22座重点车站的早高峰保驾、上海地铁博物馆等志愿活动,以“学雷锋日”等节日为契机,组织地铁青年志愿服务集中行动。2015年,上海地铁志愿者服务时长共达到37566小时。各志愿者服务基地还实现了服务地点、服务岗位和服务时间由志愿者自主选择、自由组合,为车站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资源调配便利。在自管与共管相结合的原则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志愿者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志愿者招募、培训、调配、激励等机制。组织、动员广大地铁乘客志愿者及时发现并上报地铁车站、车厢存在的“四乱”问题,为净化地铁环境作出了努力。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大学生自管站”。将45座车站打造成“上海地铁志愿者服务基地”,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肿瘤医院等单位所建立的志愿者服务团队进行有效对接,每天有300多名志愿者参与地铁服务。同时,公司积极打造“青年公益文化车站”共建平台,以及社区、高校等各方联动,与“青春上海”媒体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推广“善行地铁”城市地下公益定向活动、“盲童领路天使行动”等青年公益志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