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社会责任(2013)浏览:


3044永利官网

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3044永利官网是一家融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上海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主体。目前,由公司投资建设并已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有14条、磁浮线1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567公里,运营车站331座,路网规模居于世界各大城市前列,在上海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和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到2020年,公司将建成总长度超过800公里的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含磁浮线)。

一、依法经营、诚实守信

公司奉行市场经济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内部管理上,坚持依法经营、依规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体系,积极培育企业信用文化,营造守信利行、失信惩戒的文化氛围,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企业创建活动,倡导广大地铁干部、职工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生活中,均要以诚取信、以信力身。在对外经营中,依法诚信纳税,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塑造重合同、讲信用的企业形象,集团公司在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资信等级评定为“AAˉ”级,同时,持续参加上海市企业诚信创建活动,连续多年被市交通运输协会推荐,荣获市四星级创建企业荣誉称号。

二、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公司全年合并营业收入72.13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均处于年初预算目标区间内。

截止2013年末,公司合并资产总额2,6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3%;合并净资产总额为1,1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合并资产负债率为1,559%,较上年末增长12.65%

三、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013年,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运营取得显著进展。11号线北段二期、11号线花桥段、12号线和16号线四个项目通车试运营,新增运营线路长度99公里,实现了单年度通车“里程最长”、试运营验收评价为历年“水平最高”、信号工程调试周期“历史最短”等多项历史之最。全年运送乘客25亿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36%上升至39%;日均客流量686万人次,同比增长10%;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889.8万人次(20131231日)。

在建设管理方面,进一步适应建设管理科学统筹的要求,全面推进车站机电标准化,车站机电安装、设备用房建设实现从样板化到标准化的提升。文明施工实现差异化管理,土建施工按特殊区段、重点区段、一般区段三类实行差异化标准管理,着重在施工围挡、场区道路、工地周边雨污水管道等方面;装饰安装、系统安装阶段,突出对产品保护的要求,电梯、供电设备、弱点设备等出台相应的文明施工标准。

在运营服务方面,实现全年路网服务质量第三方测评达94.64分,乘客有责投诉率0.02/百万人次,实现“PPM0.05”的控制目标。细化实施公共安全三年行动计划,抓住上海地铁开通20周年契机开展系列公共文化宣传活动,大力推进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持续开展出入口整治、逃票稽查等顽症治理,提升车站卫生保洁标准,开展车站通道垃圾箱移位、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工作。完善客流组织,优化完善枢纽站一体化管理模式,梳理改进运营服务宣传导向标识,拓展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应用,优化客运服务支持系统,健全运营信息发布机制。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公司节能管理工作通过不断细化能耗考核指标,常态化开展能耗分析工作,全年节能单耗指标实现同比下降1%,总用电量控制在15.6亿度的目标范围内。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参加“2013浦江创新论坛”展示上海轨道交通节能成果。6月,集团公司获得国家四部委颁发的“全国节能先进集体”荣誉证书,并被交通运输部授予“20112012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五、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公司科研工作以运营安全为重心,继续坚持“创新促发展、科技保安全”的工作目标,深入推进科技工作“向运营倾斜、向一线倾斜”,努力为提升集团公司核心业务功能提供科技支持。全年共完成67项新项目立项,完成50项科研项目验收(其中市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参编完成国家标准2项,联合主编地方标准3项;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上海市工程优秀咨询成果奖17项;完成知识产权专利申报3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9项(15项获授权)。

公司重点加强安全、管理、引入高铁先进技术、检测仿真能力建设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力度。国家级课题“接触网检测技术研究”、“结构工程建养一体化系统”、进展顺利,集团重点课题“列车防撞系统研究”项目顺利结题,科研成果已应用于7号线和11号线。“CBTC中试基地建设”、“盾构管片结构承载力足尺及检测车研制”、“通信系统检测能力建设”、“车载智能应急电源试点应用研究”、“上海地铁LED照明示范应用工程”、“CBTC无线通信系统抗干扰测试及综合技术研究”、“网络电力系统监控技术”、“车站大客流管理系统”、“网络关键标准研究”等重点项目按进度节点正常开展。

六、保障生产安全

公司按照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工作要求,深入贯彻“管建并举、管理为重,安全运营为本”的指导方针,以“强化基础、稳中求进”为工作基调,凝心聚力保安全、转型发展闯新路,确保上海轨道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安全便捷、服务优质、环境美丽”的品牌形象。全年5分钟晚点、清客、救援分别同比减少19%8%32%,运营安全事故指标同比下降39%,运营安全全面受控。

深化安全规章制度管理,修订列车上线联检联控等一批重要规章制度,建立规章细则编制办法,强化检修作业施工管理,严格供应商责任追溯机制。推进安全督查和隐患消缺工作,完成1234号线安全评估整改项目的落实,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和运营安全督查活动,集中整治停车场生产作业等安全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进事故案例平台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优化应急抢修点布局,修订完善故障救援、公交应急预案以及防汛防台应急值守和处置制度,成功应对了上级电网失电和超强暴雨等突发事件考验。持续提升设施设备维护水平,加强日常设备维护保养力度,有效降低故障率,尤其在汛期、高温等关键节点前,充分预判做好车站防渗漏、空调改造等相关维护保障工作。

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公司持续加强职工工作,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建立职工三级服务体系,完成“达标班组”年度创建目标,形成三级竞赛组织网格,推进青年岗位建功、创新论坛、志愿者等工作。整合职工之家、教培点、健身场所、医务室等146个服务资源,逐步实现跨单位、跨线路共建共享。引入社会力量开设了24小时服务的“幸福快线”地铁职工心理咨询热线。完善职工大病互助机制,占职工总数97%的在职和退休职工加入了医疗互助会。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通车20周年纪念为载体,开展了“我与地铁20年”征文、“我的地铁情”微电影展评、“寻找首列车上红领巾”等系列活动,提升了地铁行业社会美誉度,增强了广大员工的成就感和凝聚力。

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在行业文明共建方面,上海地铁与市文明办、市市政市容联席办联合开展“地铁、社区同创共建文明站点”活动,运营单位和社区共同跨前一步开展环境整治,300多座车站与14个区的周边街道结对,到年底形成了车站社区签约全覆盖、形成了互动沟通有机制、环境整治有成效的局面。19对车站、社区和15名个人获得市文明办的表彰。上海轨道交通行业被命名为“2011-2012年度(第七届)上海市文明行业”,连续四届获市文明行业殊荣;集团下属9家直属单位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发布《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建设纲要暨三年(2013-2015年)行动计划》,启动上海地铁首届公共文化宣传周,人民广场站“上海地铁音乐角”每周六、日的公益演出已达100场,丰子恺、贺友直、“艾”在中秋等文化列车开出,唐云、林风眠等8位大师画进入4号线展出,人民广场中央展台、文化长廊、中华艺术宫站“永不落幕的地铁世博展”先后亮相,“大美中国”一日票渐成系列,“文化进地铁”系列活动获得上海市首届市民文化节社会主体活动类优秀项目奖。以交通大学站“钱图”通道、12号线国客中心“十二星座”等为代表的地铁车站环境艺术设计,荣获2013上海设计艺术展金奖。

在服务品牌建设方面,制定发布《上海地铁服务品牌建设纲要》,并启动实施上海地铁服务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环境温馨、服务规范、特色服务、社会参与”的服务品牌要素,注重“思想、态度、责任、价值观”等方面对全员进行品牌战略渗透,实施以科技为先导,人本为理念,“运载温馨、营造和谐”为核心,标准化作业为根本,“爱心活动”为载体的地铁服务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