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员工“世博日记”
记1号线火车站站务员金松如的凡人小事

2010-08-03  来源:运营一公司

执着的“老金头”

——记1号线火车站站务员金松如的凡人小事

 

 

(通讯员 熊熊)每天从小熊服务台望出去,除了看到川流不息的客流,听到此起彼伏的问询声外,还能透过乘客与乘客间的缝隙,关注着在火车站北端出口处服务员们忙碌的身影。金松如——1号线火车站客二班的站务员,一名在地铁车站工作了十多年的老站务员。他对于工作那种毫无杂念的执着和让人产生敬意的认真劲,使火车站的员工们都戏称他为“老金头”。

金松如在火车站一号费区的出口票厅工作。一上岗,这位认真负责的老站务就像拧上了发条,似乎成了一台不用休息的机器,可他浑身却透着机器所没有的热情。只要注意观察的人都会发现,“老金头”上岗时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塑料盒,你可别小看这个破旧的小盒子,这可是金松如的小百宝箱。针线,轨交地图,小便签条,记满服务心得的小便签条……

英勇老金头  假证“防火墙”

有时候和“老金头”在休息的时候闲聊几句,这个老站务员所展现的那种含蓄和不知怎么形容的羞涩很难让人和“英勇”两字联系在一起。突然,就在你们聊得兴头上,他一个箭步就冲到站厅抓住那些恶意逃票的“惯犯”。可抓住了以后吧,他却是以一口带着点苏北口音的普通话说到“您好!请您买票坐车。”,嘴上不少礼,眼神却是不容质疑的望着对方。久而久之,“惯犯”们哪怕是在车厢内遇到下了班的“老金头”,都吓得转身就走。

逃票的人少了,新一轮的“假证”风又刮了起来。许多站务员都缺少鉴别假证的本领,老金头在这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夫,他也不知道托了多少人才借来了几本“真品”,和搜罗的“赝品”放在一起反复研究,终于练就了一双鉴别《伤残军人证》以及《革命烈士家属证》真假的火眼金睛。“老师傅,你懂的呀,现在么和谐社会,你放我免费坐地铁你又不吃亏的咯,坐国家的呀。”假证持有者望着揭穿他把戏的“老金头”谄媚地说道。

“和谐?就是你们不断地在破坏我们和谐的运营环境!同志,如果您要坐车,请您买票,我这就叫轨道分局的同志出来没收假证。”瞧!这名老站务员,对于工作不光是热情,更拥有违法人员软化不了的正义感!至今,被金松如拦截的各类假证已经高达300多张,堪称假证“防火墙”,如果把这些假证连在一起都可以铺满一面墙了。

早出晚归相伴首末班车

每个当班日,金松如总是最早一个来到车站,却也是最晚一个离开车站的工作人员。其实“老金头”的家离车站并不近,但他毫无怨言的主动向站长申请。一年,两年,三年……无数个还未光亮的早晨,无数个寒冷的夜晚,金松如从未想要离开这个岗位。值班站长不忍心这样一个老同志年复一年的早出晚归,有一次值班站长陈佳庆和金松如说:“老金啊,你也不要那么累了,让年轻的员工来守首末班车算了。”“不用,现在的年轻员工大部分经验不足,首末班车很重要,我再带教他们一段时间再说吧。”指路,到乘,处理票卡,接受乘客的投诉甚至是怨气,“老金头”始终笑脸相迎,他的这份耐心总是能够引起同事们的惊讶,大家常常笑着说:“别看金师傅对于逃票的人铁面无私,对乘客们可是温柔的很啊……”

老师傅  新网民

从世博会的准备阶段开始,作为火车站客二班的“资深”站务员,“老金头”居然开始学起了上网。对于一个50多岁的老师傅来说,想要从容的“网上冲浪”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掌握的。这样一位老师傅为了能够更广泛的收集与世博有关的一系列信息,不耻下问地向年轻员工们请教电脑知识,甚至还用微薄的工资买了一台上网本。在“老金头”执着的努力下,他手抄和打印了一百多页的世博信息和相关知识为大家在世博期间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有一次,班前会上,大家都在讨论各条世博公交线路的时间和途径站点,你一言我一句总也不能总结得完整。在一片混乱的讨论声中,“老金头”不声不响的拿出一张便签条,上面写着一连串的网址,他高声说道:“去这个网站看,上面介绍的很齐全,我已经下载了,需要的话我可以拷贝给大家……”“哇,老金头,想不到你那么来赛啊,拷贝给我一份。”“我也要,把网址给抄给我吧。”“老金头,你那份给我吧,我不会上网……”,班组成员们已经把金松如当做了良师,当做益友,他的言行举止总是潜移默化的带领着大家一起为窗口服务工作添砖加瓦。

工作不分贵贱,岗位不分轻重,金松如作为一位一线窗口服务的站务员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世博正在进行,来自四面八方的客流对我们轨道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金松如这样的优秀站务员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规范服务理念,更是与时俱进地在岗位上延续着攻坚克难,奋发努力的工作精神,是我们年轻人应该虚心学习和讨教的榜样,更是我们轨道交通窗口服务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