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员工“世博日记”
走进上海电视台 感受地铁电视直播

2010-07-13  来源:运管中心

6月份,在运管中心电视编播组的联系下,各家运营公司的通讯员代表陆续亲身到电视台做了一天的临时编辑,零距离了解了很多电视编导的知识。现摘录几位通讯员的电视台观摩感受:

运营一公司  钱雅倩

最近新学了一个单词——pace,字面上解释是步伐,但在上下文语境中,通常释为节奏,比如学习的节奏、工作的节奏,6月13日,赶着端午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我们体会了一把地铁电视直播小组的节奏。天刚蒙蒙亮,驱车赶到上海电视台,睡意朦胧的我们正好撞见精神抖擞的常主播和徐小编,把我们领进了静悄悄的电视台。

一进演播室,常主播忙着化妆,徐小编忙着编稿,我们帮不上什么忙,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感觉就是2个字“新奇”。遇到了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编辑、看到了白净帅气的臧主持、听到了脾气气躁的导播的怒吼。直播正式开始,常主播坐在镜头前气定神闲,嘴上叽里呱啦还在默念稿子,徐小编盯着TOS图紧张着不要突然出现黄色拥挤段,不时还要帮助常主播调整耳麦发型。还好7点档早高峰客流平稳、今早的地铁电视直播顺利完成。在电视台食堂享受着早饭的时候,看到了路过打酱油的黄浩。

走出电视台的时候,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路上都是行色匆匆准备上班的行人,这样一天的早晨,我们因尝新而感觉兴奋不已,而对电视直播编播组来说,还要继续回办公室工作,这就是他们的工作节奏。

运营二公司  苗秋云

7月1日早8点,列车启动了:开往上海和南京的2个方向的城际列车开通了,上海电视台编辑部、直播间屏息开播了“高铁时代”,所有相关人员内心沸腾了,今天是一个转切的日子,列车的时速从200转切至350,我、徐慧燕和地铁直播的编辑、主持人通过虹桥火车站、直播间不停的转切同时异地体会了沪宁间时空的缩短、速度的神奇。

一直以为所有直播的内容和画面都是现场的,没想到也是前期录像合成后就成了直播的背景了(被骗了)。因为是直播,电视台也提出很多要求:不但直播的地点改变了,主持人直播的姿态也从坐姿变成了站姿(发现薛主播的站姿很笔挺、知性,个人认为站姿优胜于坐姿);直播前我们和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就直播的内容、直播声音的转换、音量等问题不停的在进行沟通、协调,大家分工合作,感觉像一个大家集体在照顾一个婴儿(我们的直播像刚进入婴儿学步阶段),好累。

直播后去了电视台的食堂,整体感觉不错,只是没有和主持人进行零距离相见,有点遗憾。豆浆很好喝,包子虽然冷也很香(显然是饿荒了)。

运营三公司  姜飒

我低头看了看左手的手表,指针指向8:46分。我跟着常主播和杨编辑走出了STV的新闻大楼,结束了一早的地铁信息直播,也结束我一天的电视台“神秘”之旅。

今天,我从平日的屏幕前观众,“摇身一变”“零距离”走进了《上海早晨》节目的幕后,一一目睹了常主播从换装、开嗓、熟稿到试镜,再到正式直播一系列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为了能让全上海的观众在较早的时间了解运行信息,做好出行的准备,3位主播起早摸黑,反复熟稿,饿着肚子在镜头前端庄而又微笑的播报信息,都让我无不感觉到他们的敬业和专业。更有感而发的是:一档优秀的栏目,离不开背后无声协作的团队。

运营四公司  徐慧燕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起得这么早,我去电视台,生平第一次,看直播,见臧熹,心里有点小呀么小激动。

2010年7月1日,第一次来到电视台,进入演播大楼,美女薛主播在化妆,我东瞅西看,找明星,挖掘八卦。

今天虹桥火车站启用,新闻直播,臧熹和嘉宾已经在直播了,对着臧熹一阵狂拍,可惜,离我太远,怎么拍都不清楚。直播台背后是编导室,一屋子人,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一个成功主持人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一档地铁新闻节目背后,有成千上万地铁人的支持。

今天的轨道交通信息和以往有些区别,据说原来是坐臧熹旁边的,今天有嘉宾,就到了楼下的东方卫视的演播厅,八点半,臧熹连线薛主播,薛主播播报了大概一分多钟,哎,为了这一分多钟的播报,我们薛主播可是反复练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此番出征,一路就看到一个电视台主持人,有点小小的失落,但是,还有不少小发现哦。

发现一:现场直播与电视播出,有时差,据说是因为虹桥火车站有多个外景连线,为确保万无一失,播放比实际晚了半分钟左右,这个听说过的呀,好像春晚也是的。

发现二:薛主播的背景,竟然,竟然是一大块蓝板,电视播放出来,是COCC的工作景象,虽然也听说过,但电视上真的一点痕迹都没有的呀,电视,一个美丽的谎言。

发现三:字幕提示屏,呵呵,就是一块显示屏,上面是超大的字,这个第一次看到,和想象中的基本相同,但是楼下有几块是躺着的显示屏,上面一个反射板,主持人通过反射板看到提示,估计是怕反射光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