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 是会传染的
——近距离感受姜立清的快乐工作法
5月9日,星期天,对于别人来说,是慵懒的双休日。但对于我来说,这只是无数个忙碌记忆中的普通一天。因为,我是一个地铁工作者。
睁开眼睛,已经是下午了。每次上完晚班,我都习惯于补个“回笼觉”。冲好咖啡,窝在沙发里,随手拿起茶几上的报纸,前一天的《新民晚报》。
住建部副部长在线谈住房新政……高房价!
路口水管爆裂,进出车辆受堵……城市拥挤!
我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着报纸,一边看,一边在内心宣泄着不满。
唉,烦死了!虽然不在世博车站,但是工作一点也不轻松。从去年开始,各种世博准备工作纷沓而来,从服务到安全,神经一直绷得紧紧的,唯一让人觉得安慰的是——前面的努力没有白费,世博会开幕了,一切有条不紊。
虽然,距离世博场馆也就几站路,不到半个小时的光景,但是我还没去参观过,因为太忙了!车站多了很多来上海游览的外地游客,还有一些平时不太坐地铁的乘客也选择了便捷的8号线进入世博园。有时候,忙一点倒也没什么,遇到乘客的不理解,才是最让人苦恼的事情。
冷了,乘客要骂;热了,乘客也要骂;票卡刷不出,乘客要骂;自动售票机识别不出买票款,乘客还要骂……当然,那个被骂的对象,就是站厅里穿着地铁制服的我们。
被乘客从背后拉住衣领,好心提醒却遭遇白眼,主动服务问出的却是一堆埋怨……有时候,我觉得这份工作烦透了。
翻着翻着,五版,彭瑞高的文章《十日谈之快乐工作法》。快乐工作?!工作,真的会快乐么?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仔细看下去,采访的竟然8号线的姜立清。这个名字,我倒是熟悉,伴随他名字在一起的,还有他的“morning call”和“白球摁”服务。带着一份好奇,我看完了全文,“很普通么,工作和我没什么不一样,他会觉得快乐?肯定骗人的!”。心理虽然这样想着,但两天后,5月11日,经过江浦路车站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下了车。
我在站台、站厅兜了一圈,没看到他。“不是说今天当班么?怎么不见人,估计躲到休息室里去了,怪不得‘快乐’呢。”想到这,我忍不住笑了一下。大概又过了五分钟,传说中的姜立清终于露面了。
“你去休息吧!我接下一班车。”
“这么快就赶回来了?还给失主了?”
“嗯,还了。你快进去休息吧。”
“你刚跑了个来回,够累的,去休息一会,我在这。”
“不累,乘客开心,我也开心。”
原来,今天上午,一辆列车出了站台,正在当班的姜立清照例巡视着站台,突然他发现在候车椅上有一个黑色皮夹,经验老道的他意识到这是乘客的遗失物品,于是,联系站长,与站长一起打开皮夹确认物品,并试图找出失主的联系方式,皮夹内除了现金外,还有名片、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他们拨打了名片上的电话,却失望的发现名片不是失主本人的,按照身份证找到社区,也查不到失主的联系方式,只知道他新家的地址。查了查地图,姜立清向站长请示:也不是很远,我送过去。“咚咚咚”,正在家里苦思冥想钱包落在哪的张女士打开房门,看到穿着地铁制服的姜立清时,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当姜立清说明来意,核实身份,并把钱包交到她手里的时候,张女士连声说:“谢谢,谢谢,真没想到还能找回来,更没想到你会把钱包送到我家里来。”婉拒了喝茶的邀请,姜立清又一路小跑的回了车站。接着,就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
我找到车站里一个认识的朋友,问他,姜立清还有那些故事。他说起来如数家珍。比如,上个月,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乘客在乘扶梯的时候,一下子没站稳失去了重心,从自动扶梯上摔了下来,姜立清立刻迎上去扶住了老先生,自己却撞在了旁边的护栏上。见乘客擦破了皮,就扶到站长室,和站长两个人又是用红药水、酒精棉花擦拭,又是端茶倒水安抚情绪,一个大男人,细心得不得了,就象照顾自己家里人一样。见老先生的情绪不是很稳定,还联系了老先生的家人来接他。老先生和家属十分感动,后来还向服务热线反映了这件事。
我问他:姜立清就没有郁闷的时候?朋友顿了顿,又摇了摇头:他?郁闷?好像还真没看到过。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
熟悉的制服,熟悉的微笑,姜立清的额头上微微地渗着汗水,又一班列车抵达,“洗手间在哪?”“车子老闷的!”“我要到本溪路怎么走?”……姜立清一直微笑着应答,这种微笑里透着真实的快乐。看着他,我忽然觉得,这种快乐是会传染的,虽然有时候乘客不理解,虽然每天累到腿肿了、喉咙哑了,但在地铁里工作,真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