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员工“世博日记”
一起走过我们的世博记忆——谢谢,志愿者们辛苦啦(地铁员工博文)


AK47:说实话,对志愿者三个字,原来我并不太认同,总觉得他们的到来不但解决不了什么太多的问题,反过来要登记、服装等等这些那些的问题,本来早晨就已经够忙了,还要照顾这些阿伯阿婆,想起来就觉得麻烦。直到世博试运营那天,上钢新村的那些志愿者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人群里闪动的红马甲,喉咙里沙哑的声音,让我觉得,他们真的是地铁里最可爱的一群人。

番茄炒蛋:和嘟嘟一样,我也觉得是该对志愿者说声谢谢。他们挺伟大的,每天一大早就来到车站。换个角度来说,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坐标,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旗帜。

awa_li@126.com总强调车站要负责把志愿者管起来,可是,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一方面,车站在高峰时段已经够忙了,很难分出人员和时间对志愿者进行专项的管理;另一方面,志愿者是义务为车站服务的,在道义上立于高地,车站反过来说他们这里要改进,那里要加强,换作我是志愿者,我会觉得很难接受。倒是如何让街道加强引导管理,我觉得更重要。曾经有一次,早晨我当班的时候,一位四十岁上下的女士问我:今天有志愿者来么?我回答没有,并问他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他介绍说,自己是沪东街道的,来巡视一下志愿者执行的情况。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既避免了车站和志愿者之间的直接冲突,对加强志愿者的管理也更有效。

耀华小丫:妈妈也是志愿者,不过是她的岗位是在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一个星期两次。每次远远看到她,都觉得挺辛苦的,尤其是刮风下雨的时候,做女儿的更是心疼。可是,她倒是乐在其中。我还记得去年去居委会报完名,她就拉着我去陪她买了运动鞋和运动裤(妈妈平时老臭美了,衣柜里最多的就是裙子),回到家自己又照着镜子看了半天,问我:你看还像吧?一脸的兴奋样。

耀华小丫:我还记得,第一天2个钟头站下来,最辛苦的是爸爸,帮着老妈又是泡脚,又是按摩,妈妈坐在沙发上,滔滔不绝地讲她今天碰到了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一会批评社会上的不文明行为,一会按按自己的腿自言自语地念叨:看看,都肿了。爸爸随口问:下次还去伐?妈妈身子一正:当然去!人家说,我帮了老多忙咧!快一年了,现在不仅妈妈会定期去站马路,我也能经常在路口看到爸爸拿着小旗的影子。现在,这对活宝,每天吃完晚饭,就沿着马路散步,记下多少多少号是什么什么地方。唯一不变的是,回到家里,端洗脚水的永远都是可怜的爸爸。看到车站里这些穿着红马甲的老伯伯老阿姨,我会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都一样,渴望自己的付出,能被认同。

Happy农场:我去给志愿者送爱心水,怎么没人跟说我谢谢呢?!呵呵,开个玩笑。以前和他们不熟,也很少聊天,后来相处久了,有一天,志愿者KK(一个挺漂亮的小姑娘)说:我们这么辛苦,起早来车站帮你们的忙,怎么连句谢谢都没有啊。我一听,愣了半天,开玩笑地问她:你这么早起来,就是为了听我和你说一声谢谢啊?她一听,也噗嗤笑了。后来告诉她,不是看不到他们的辛苦,只是早晨他们来帮忙的时候,是车站最忙的时候,等最忙的时间过去了,他们也离开车站了,哪有机会说那声谢谢呢。就算是偶尔有时间,擦身而过的那一刻,也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感谢的。咱们中国人,不就是含蓄么!

夏日嬷嬷茶:说到志愿者,我觉得最搞笑的就是,经常能在上班的路上,看到那么一两个老伯伯,要么是在做腰部保健操,要么是在练习倒车,看上去特别可爱,不过,还是想提醒一句,这安全问题很重要。

为世博而战:我觉得对志愿者的要求不能太苛刻,毕竟他们不是专业的,时间、精力也有限。即使他们只是站在那里,对乘客也是一种引导和提醒,哪怕只回答了一个提问,也是在为车站减少问讯量。

红太狼:今天在移动电视里看到新闻采访,说世博园里不闭馆,志愿者们不离园。其实,岂止是园区内的志愿者,我们地铁里的志愿者更加辛苦,也该好好报道一下他们!车站里,有一直陪伴我们从早到晚的小白菜,还有早高峰的红马甲,公司集团来支援的人,有时候忙起来就停不下来,错过了末班车,只能打车回家。在我的心里,早已经习惯把他们当成车站的一份子了。等世博会结束了,大家大概就要离开了,不知道到时候我会不会想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