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大客流 我们全力以赴
――运营一公司职工岗位奉献纪实
今年国庆期间,运营一公司所辖线路的客流再次刷新历史新高,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上下齐心,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做到安全措施落实、客流疏散有序、票务处理规范、设施设备完好、服务优质温馨,圆满完成了运输保障任务。公司员工无怨无悔地拼搏在运营第一线,用真情营造安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小片段,勾勒出一片广阔的地铁文明新天地。
一个镇定自若的“指挥家”
谁说我们的站长不能像个艺术家?面对潮汐般瞬息万变的客流,他们就是最出色的“指挥家”。
上海南站的站台和站厅空间有限,却在国庆期间经受住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客流冲击的考验。10月1日当天进出站客流直逼17万(不包括换乘客流),站厅站台内人满为患。早上9:00开始,出行和观博客流叠加,人流快速上升,进出站客流形成较明显的对冲,一直在现场指挥的站长雷雨胸有成竹,几套组织方案早在节前就反复预演。他果断下令,启动A级应急预案,在离火车站最近、客流最多的4号口实施限流,只出不进,所有进站乘客都往5号口走,拥堵现象得到明显缓解,无序的客流拥挤逐渐变得有序和顺畅起来。然而到了10:50分左右,随着火车站几趟晚点列车的集中到达以及地铁客流不断冲击峰顶,南站大厅又险象环生起来,4号口客流不断叠加,3号线换乘客流又不断拥入1号线,满满当当的南站大厅再也承载不了还在源源不断涌入的乘客。“立即实施C级预案”,对客流状况早有提前预判的雷雨拿出了“杀手锏”。一声令下后,各岗位待命的值班人员迅速拉下中心卷帘门,关闭4号口,将西面的出站闸机全部关闭,并加派人手通过指示牌、隔离带、电喇叭等各种举措引导乘客通过安检,在5号口实行分批进站,6号口快速出站。在“疏堵结合”的完美调度和指挥下,十几分钟后拥挤的人群就又渐渐有序、平缓起来。
10月2日至7日,雷雨反复观测现场确认客流尚在可控范围,他冷静思索,一方面确保客运组织的绝对安全,一方面又要最大程度地方便乘客进出换乘,于是他当机立断,车站实施B级应急预案,即拉下站厅中心卷帘门,4号口、5号口进站,6号口出站,这样既使进出站的客流方向一致防止对冲引起的危险,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进站客流的流动。三个预案,三场完美的现场指挥,上海南站顺利通过了十一大客流的严峻考验。
爷爷生前说过:“男人一定要有责任心。”
2010年10月4日,正值十一黄金周和世博会参观高峰期间。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再次打破纪录。面对着从五湖四海来的乘客,我们每一位当班司机正以自己最理想的状态承受着大客流所带来的运营压力。
褚利峰是1号线乘务二车队的一名普通的电客列车司机。沉稳、仔细、真诚是他给每一位组员留下的印象。当时他正驾驶着127次列车刚驶离莲花路下行车站时他的手机突然响起,就如同平时一样他看也没看就伸手到口袋里挂断了手机。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时谁也不知道一个噩耗正向他袭来。当到达终点站折返完毕后,他拨通了父亲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父亲哽咽的声音:“利峰啊,你爷爷‘走了’。”这如雷贯耳的几个字使他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脑海里顿时浮现出爷爷在医院的病床上被病魔折磨得异常瘦弱的身躯以及痛苦苍白的脸颊,本来还打算下班后照例去医院陪伴爷爷的,没想到……过了一会他爸爸问道:“你现在能请假回来吗?”此时正处于悲伤中的褚利峰听到了爸爸问题后沉默、犹豫了片刻后毅然答道:“爸,现在正好是国庆和世博期间客流高峰时段,车队每个人都在坚守自己的岗位,实在没有富余的人来顶替我,在此关键时刻我有我应尽的责任,我想我暂时不能离开。”随后安抚了父亲几句后挂断了电话。接车前褚利峰淌着泪仰望天空深吸了一口气默默地说道:“爷爷一路走好。”接着收拾起悲伤的心情抖擞精神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事后车队长得知后找到了他,深情地问他为何不说时,褚利峰坚毅且质朴地回答到:“我爷爷曾经和我说过做男人就一定要有责任心,完成了我今天该做的工作再去送别他才是最圆满的结局,我想也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听似简单的一句话做到却很难,褚利峰做到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地铁人的“责任心”。
“儿子对不起,我还是选择做个志愿者”
今年国庆期间,在人民广场、彭浦新村、莘庄等人潮拥挤的客流大站,机关员工身披红马甲,手戴值勤臂环,引导乘客排队候车、文明礼让,解决应急事端,微笑服务往来乘客,成为地铁一景。截至10月9日,共有超过60名机关员工,49名机关党员参与保驾护航,累计义务工作559人次、940多小时。机关有一名女性员工,因为感情问题和前夫离婚,5岁的儿子判给了前夫,协议上约定只能每月看望一次。10月1日正是她看望儿子的日子,这一天她等了很久,也期盼了很久,但没想到一直等到中午还没盼来孩子的她,却接到了丈夫的临时通知:“孩子今天不舒服,明天来看孩子吧,后天我要带孩子去外地玩。”这就意味着如果10月2日看不到孩子,她整个节日期间就不能和儿子见面了。可碰巧10月2日正是她去车站做志愿者的日子,仅一天,和早有安排的同事换班显然来不及了。一边是日思夜想的儿子,一边是一个地铁员工的义务和责任。一夜的挣扎,10月2日,她早早地来到了车站,在TVM旁她专业的动作帮助乘客迅速买票;在换乘大厅她一遍遍地用已经嘶哑的声音引导乘客出站或换乘;在站台一角,她娴熟地售卖应急票,缓解客流压力……她把一份对孩子的爱和亏欠深深压在心底。
“我们又开创了上海轨道交通13:30分吃晚饭的先例”
为配合上海市国庆期间彩灯开放的交通管制方案,10号线南京东路站于9月29日至10月3日,每日15:15起采取封站措施。这一运营方案直至27号才被最终确定。为了应对这突如其来的行车组织变化,乘务部门研究决定在封站的这5天时间内所有夜班司机提前2个半小时出勤,以确保封站前完成司机交接。车队长接令后,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班组成员,识大体、重大局的司机们纷纷表示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国庆运营任务。
南京东路站是10号线乘务司机唯一的出乘点和就餐点,封站和提前2个半小时接班,也就意味着不仅延长了夜班工作时间,还要求当天所有的夜班司机必须提前2个半小时吃晚饭,这样一顿原先16点开始供应的晚餐就这样提前到了13:30分。吃饭时,我们的司机打趣的说“我们又开创了上海轨道交通13:30分吃晚饭的先例”。
在国庆期间,10号线司机为了确保国庆运营任务的完成,舍小家为大家,克服种种困难,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年刚退伍参加工作的年轻司机周佳祁家住金山石化,平日上班单程就需2个小时,为了响应公司提出的夜班提前出勤接班的号召,并考虑到节假日市郊公交线路班次少、间隔时间长的因素,小周在家早早地吃了午饭,中午11点不到就踏上了上班的路程,一如既往地将自己在部队严谨、朴实的作风延续到如今的工作中,以一名革命军人的恪尽职守感染着身边的同事。车队长许捷,年幼的儿子突发病毒性流腮,望着在医院隔离治疗,眼泪汪汪的小家伙,许捷满怀着对孩子的深深歉意,投身于节日运输主战场;指导员高承,母亲重病住院治疗,家中需要顶梁柱的支撑,繁忙的工作现场也需要他,七尺男儿的眼泪中饱含自责和内疚;指导员郁淼新婚不久,在婚后的第一个长假,抛下娇妻奋战在运营一线……